蓝色鱼:家长的硬核修行

今年下半年,娃要上幼儿园了。

三年之前,我还在孕期,期待着会开启怎样的旅程。我和妈妈朋友分享自己看的书,表示自己比较有信心了。她一脸认真的跟我说:“不,你没有。“

现在,如果一个准妈妈,跟我说她觉得自己做好准备了,我也会一脸认真跟她讲:“不,你没有。“

零经验养娃是很颠覆过往认知的人生体验。它会在以下几个关键维度,深度改变生活。

很烧钱:关于娃的其他一些称呼包括碎钞机,吞金兽。

  • 老母亲的心是一片草原
    • 双十一618剁手清单
    • 课外班要不要报?
    • 这个“神器”要不要买?
  • 养娃到底要花多少钱?这个问题拒绝回答。

很耗时间精力:如果钱不是问题,那时间精力一定是。

  • 1岁以内的夜醒
  • terrible 2 & horrible 3
  • 6岁以内的娃一心要黏妈妈

不得安宁:孩子的钱好赚,焦虑的风刮不停,不尽早启蒙早教,孩子就输在起点了吗。

  • 3岁1500的词汇量在海淀是不够的
  • 上海5岁小孩简历,英文年阅读量超500本
  • 魔都民办幼升小硬核配置
    • 数学:100以内加减法100题3分钟内全对
    • 语文:拼音,硬笔书法,识字量2000+,能自主阅读小学拼音注本

家庭教育

孩子成长过程当中,家庭教育愈发重要。这有多方面的原因。

过去:英才教育的标配
家学本来就是精英教育的配置。孟母三迁,司马迁十三岁随父壮游。家长更了解小孩,设计更适合孩子节奏的启蒙历程。

现在:教育减负
现在政府强制要求学校减负,减少在校学习时长,减弱考试在学校中的权重。但是竞争的标尺和结果并没有改变,因此这一压力转移到私立教育机构和家庭。

未来:社会的挑战
技术给社会带来变化,且周期越来越短。信息量指数倍增,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可以代替越来越多的工作,永恒不变的是变化。新的技术不断推着我们去直面传统教育的问题。
探索家庭教育,也是探索未来教育。学校做出改变会有很多限制。但是每一个家庭经验,都可以丰富多元化教育模式。

案例:千帆育儿网

QF育儿网,是由30万家长注册的,上海地区的K12教育一站式平台。选择这个平台的原因,它是很活跃的家庭教育交流平台。历史也比较久,2010年底就开始开始。近十年的时间,让它沉淀了略带魔都特色的家庭教育文化,形成独特的隐喻和暗号:素鸡、荤鸡、普蛙、牛蛙、上岸……

家庭教育氛围

千帆核心受众是围绕升学为核心目标,展开家庭教育交流分享。内在的基因是鸡血,立足于为什么鸡血,如何鸡血展开。

千帆论坛语境下的概念是:
1、快乐教育:特指上对口公立学校,不上培训班、不奥数、开心快乐放羊式学习。还包括一部分权贵阶层有足够能力让孩子快快乐乐玩儿的。
2、鸡血教育:或者叫精英教育,指从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一路鸡血到重点大学的教育之路。

比较广为人知的逻辑是:
你要考好的大学,就必须好的高中
好的高中最好有好的初中
好的初中看你好的小学
任何一个优质学校都会把升学率做为硬指标
所以任何一个牛校
鸡血是基础

家庭教育侧重阶段

从排行板块的总发帖量看,最热门的板块是幼儿园,小学和学前教育,小升初(也就是小学五年级)。到了初中高中,热度降低很多。家庭教育重点是聚焦在学前阶段,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是幼儿园大班,小学五年级。也就是幼升小和小升初。

家庭教育主题

看帖子排行榜的话,比较热门的是英语。上海整体英语氛围比较浓,各种培训机构选择丰富,学历学龄前开始英语早教,比较有效果。语文和数学的比重差不多,但是如果加上思维的话,数学和思维略超过语文。

总结来说,千帆论坛是学龄前+K12阶段,以家庭教育为主,以家长为主力,进行学科辅导的论坛。也有一些非学科学习,例如学习方法,习惯培养,长远视角的讨论,所占的比例比较低,大家都很务实,以分享资料为主。从实际的分享帖子量来看,主要还是偏学科类教育。

硬核家长的修养

什么是硬核?一般意义上,是科技很高端,想法脑洞大。用在家长上,我觉得是两个特征:

  1. 了解认知科学和发展心理,会抓住孩子的发展的节奏,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。

  2. 信息分析能力强,在孩子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,搜集优质源头信息,建立全局认知,设计相对最优的成长路径。

修养是指家长的育儿观念,认知,执行力。包含不限于以下问题:

  • 观念
    • 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。
    • 孩子是靠自己还是拼爹妈?
    • 养娃是否存在绝对的正确与否?
    • 家庭教育对家长意味着什么?
  • 认知
    •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?
    •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?
    • 家庭教育的方法是什么?
  • 执行力
    • 团队有哪些成员?
    • 如何合作?

人生是旅行,养娃是修行,是挑战,是压力测试。

理念的选择

我们经历过应试教育,它是反思的原点:

  • 它给孩子带来压力,孩子不快乐。而我们应该让孩子快乐;
  • 它脱离生活,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生活;
  • 它让孩子失去自由选择,我们应该让孩子有自己的自由;
  • 它消磨孩子的个性,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表达;
  • 它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精神,我们需要回归自己的传统
  • 它缺乏和世界的沟通,我们需要国际化的教育;
  • ……

我们激烈讨实践论各种教育理念,探索更好的教育。

  • 更少学习时长,更少应试压力的快乐教育;
  • 面向生活的华德福;
  • 让孩子充分自由选择的夏山;
  • 充分发掘每个孩子个性和优势的巴学园;
  • 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私塾教育;
  • 立足于国际化的IB课程;
  • ……

上次结业作业写了亲子游的全局分析。刻意套策略,拔高度的时候,发现了教育学家David Perkins,接触了他全局学习观点,为未来而教,为未来而学的理念。魔都焦虑老母亲感到久违的清风。

知识是一辆自行车,能够带我们到达某个目的地。现在的教育,他们是真的自行车,但是轮胎不饱满,不能引领学习者到达远方。我们要的教育不是要取代和替代应试教育,而是补充和升级。

学习是一种游戏,初学者可以先从最快上手最小可玩的版本开始,再不断精进。

所以重点是从他的两大主题为框架,构建家庭教育观点,以及从此出发,构建家庭教育实践策略。

知识:带我们去目的地的自行车

什么值得学?David Perkins的答案是全局知识。其他知识类型都有各自的轮胎问题,全局知识,是不一样的轮胎,柔软,充实,加速让学习者到达目的地。

知识类型 轮胎问题
学业成就 相关性差距 学生们是否掌握的问题,和今后可能面对的生活有关的问题的相关性差距大。
信息知识 太过于关注信息在生活中的意义,而忽略了需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生活价值。 case: 地理学习中,如果以获取信息为学习任务,很有可能会过于强调描述性地理知识,而忽略英国推理性基础知识。
了解性知识能不能长久保留在记忆中。一般来说只有能够很好的激发积极性,对于某事的记忆才会深刻长久。
专业知识 高级的学习常常迷失在学科的学术视角下。人们倾向于将跨学年的课程建构为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之旅,学习学科中哪些主题能够有效更直接服务于学习者理想的生活。
配方知识 配方知识不一定会带来深刻的健概念理解,但它包含了丰富细致的行为模式,直到人们在恰当的时机,以适宜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。 大部分情况下配方知识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90%的解决方案。 全局性理解的作用体现在提供了剩下的10%的解决方案。 也许他只提供了8%,5%或2%的办法,但这几个百分点至关重要,他可以支持我们深刻的理解问题,采取行动进行道德判断,在繁杂的公司事宜中找到自己的出路,并且在需要做出重大人生抉择或承诺时发挥关键作用。
惰性知识 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知识,但并不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发生联系。 全局知识与现实生活有联系,而非脱节的学校课程,包含恰当知识,并能与未来观察与应用产生丰富联系的课程。
利基理解 全局性理解具有生活价值。全局性理解在深刻见解行动,伦理道德和机会方面具有全局性。

学习:最小可玩游戏

如何获得全局理解?
我们要避免两种学习方式,一种是按照孤立要素去学习,一种是只了解,但是不去实践。他把这两种学习方式叫做”要素病“和”了解病“。

  • 要素症:周复一周,年复一年专注于学习要素,却很少学习和实践全局的东西。与考试无关,内容全被扔到一边,与考试有关内容,则为适应性考试而被修改。这种教育特点归纳为无心。要素症特殊危害在于要求基本要素必须熟练掌握到成为第2天性程度并形成延迟满足的氛围。
  • 了解病:先了解一件事情的相关情况,在学习如何去做?对有关知识一定程度的了解没错,问题在于没完没了的了解,有些事有关情况可在做的方面没有长进。这么做只能提供某种背景信息,而非提供给人以力量和启迪的理解本身。

David Perkins的比喻是,最小可玩的游戏。
就像是一起初级版的棒球,我没有一个要素接一个要素的学习,也没有只是了解大概信息,而是玩初级版的棒球,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,他从一开始就接触全局。

全局学习从最小的点入手,看到整体,并且通过实践,体验到关键点,路径,和难点。如果想要精进,也有方向展开练习。

我们说学习的时候,是假设它痛苦,延迟满足。全局学习有趣,有及时满足,最重要的,它有意义。它把主动权,交在了学习者手上。

为未来而教,为未知而教

通过对知识的再梳理,对学习方法的回顾,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。最适合家庭的,或者家庭承担的最大教育责任,是让孩子对这个世界,建立更多的全局认识和理解。

学校基于自己的目标,更多以学科和考核为导向。从大环境和狭义学习本身看,学科设计和考核都是难以撼动的,也没有必要去过于苛刻要求。他们不是没有轮子的自行车,只是轮子不够饱满。

如何给孩子的自行车车轮充好气,如何撩动孩子,让他萌发想要打开想要骑着车去远方的心。这是家长在家庭中可以尝试做的主题。

Perkins David 称其为未知而教。再怎么精心挑选,已知的内容都有其局限性,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已经打开的盒子里的内容,更应当培养学生,对尚未打开的盒子和即将打开字盒子里内容的好奇心。

家长自身的终生发展

不仅是孩子,家长自己也是如此。学习和成长,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硬核家长不能只把攀登人类进步的阶梯交给孩子,把电视剧和沙发留给自己。

事实上,孩子的发展,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家庭的环境。

在过去70多年,英国科学家跟踪了近7万的小孩,收集成千上万小孩的信息。他是开始于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几个月,后来他们又录下了1958年,1970,1990年,千禧年出生小孩的信息,总共有7万多的小孩参与到这项研究当中来,横跨了5代人,他们成为英国出生群组。科学家每隔几年就会重返这些人,并收集记录更多信息。

研究最大的发现和意义,是用科学的结论告诉自己,如何为小孩做大最好的。

  1. 不要出生在贫穷落后的家庭,如果出生不好,更有可能走上一条艰难的人生道路。各方面都会更艰难,学业,工作,甚至包括健康状态。
  2. 父母很重要,尤其是刚出生到几岁的时候。对学校表现产生强关联的父母正向行为包括:
    1. 听他们说话
    2. 关心他们
    3. 教他们字母和数字
    4. 旅行
    5. 朗读故事
    6. 固定时间睡眠的更少出现行为问题
    7. 为快乐而阅读的小孩各方面的表现都会更好
  3. 但是即使父母做对了所有的事情,也只能将富裕孩子和贫穷孩子的差距缩短50%

Helen Pearson, Nature的记者,The Life Project
helenpearson个人主页
TED视频

后记

养娃痛点满满,但它是新奇特别的人生旅程,会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,无保留去爱一个人,也会被同样无保留的爱包围。希望不辜负这段旅程,陪着孩子,一起成长。

洋洋学海里,发现打开智慧宝藏的钥匙。茫茫人生中,有勇气和力量遨游。